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较动脉阻塞常见,中药治疗愈后较好。 病因病理 1.硬化性阻塞 由于静脉及(或)其周围组织硬化使静脉受压,硬化本身可使静脉硬化增厚,管腔狭窄,最后由增生内皮或继发血栓形成完全阻塞。 2.炎性阻塞 静脉炎症改变,管壁内面粗糙,易继发血栓形成、闭合管腔。 3.瘀滞性阻塞 由于血浆蛋白质量的改变,血液粘稠度和凝集性增高,使血流速减慢,视网膜血液循环迟缓。以上各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很可能有多种因素掺杂其中而致阻塞。 临床表现 1.视力突然下降(但较动脉阻塞缓慢),严重者视力常仅有光感。 2.眼底①静脉扩张、纡曲;②大片水肿、出血,出血呈火焰状或线条状,后极部明显;③渗出在出血后不久或在出血开始吸收时出现;④视乳头充血,边界模糊。 治疗 治疗原则为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溶解血栓,促进出血、水肿、渗出吸收。 1.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视网膜出血性疾患中常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出血及渗出的吸收、降低血液粘稠度、溶解血栓等。中医认为,离经之血皆属瘀血,大量视网膜出血和静脉明显纡曲、视乳头充血等表现,为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提供了使用指征。 (1)水煎剂:桃仁1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丹参30克,三棱10克,郁金15克,瓜蒌皮15克,薤白15克,牡蛎20克。每日1剂,分2~3次服。 (2)针剂 丹参注射液20毫升或消栓灵注射液0.56单位加入10%葡萄糖3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 2.西药可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剂及血管扩张剂,如地巴唑、路丁等;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一般使用以上中药后,这些西药不必再用。 3.针对病因治疗。若有高血压者需降压。 预后 经以上积极治疗,一般1~4个月出血、水肿、渗出可完全吸收,视力大都可以提高。若黄斑部损害严重,则视力预后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