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严重的,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视网膜是眼内一层半透明的膜,是感受外界光信息的重要组织,位于眼球内的底部,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共分为十层,其中神经上皮层就有九层,是包皮的感光层,在神经上皮层外为色素上皮层,两层之间存在着潜在的间隙。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视网膜脱离后得不到脉络膜的血液供应,色素上皮易游离、萎缩,如不及时重定复原,视力将不易恢复。 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如眼前有黑色漂浮物,在眼球运动时出现眼前闪光感,像雷雨时的闪电一样迅速;视物变形,看直的东西会变成弯曲的。由于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视网膜脱离病也在增多。据流行病学统计,比起40年前,其发病率大约增加了一倍。一旦出现前述症状,应及时找男科医师将患眼瞳孔放大,详细检查眼底,以明确诊断是否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分为裂孔源性、牵引性、渗出性、外伤性等。以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为常见,尤其常见于高度近视眼,无晶体眼、一眼有视网膜脱离、或有家族史,也是高危因素。 高度近视眼的眼底常会发生一系列变性病变,视网膜变得脆弱菲薄,容易发生裂孔。而近视眼多数有玻璃体液化,水样的液化玻璃体通过裂孔流入视网膜下,导致视网膜脱离,又称为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脱离区的视网膜失去了正常的红色反光,而呈灰白色或青灰色,脱离的视网膜呈起伏波浪状,其表面有暗红色的血管爬行在隆起的视网膜上宛如山峦起伏状。视网膜脱离高而范围广者可遮蔽神经乳头,并有不平的皱襞。 在脱离的视网膜上常可发现红色的裂孔,裂孔可出现于多处,其大小与数目不等。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马蹄形的,也有特别巨大的裂孔。根据裂孔的部位不同,术前采取不同体位,可以减少视网膜脱落范围的扩大。如上方裂孔,患者应取低枕平卧位。在有的患眼,裂孔形成时致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引起玻璃体积血,看不到眼底,作超声波检查可明确诊断。 双眼视网膜脱落是十分多见的,在视网膜脱落病例中占到20%以上。当一眼发生视网膜脱落后,在医治患眼的同时,应详细检查另一眼的眼底,是否存在视网膜变性、裂孔等病变,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尚未发生脱落的视网膜裂孔,可以采用激光治疗,封闭视网膜裂孔,以防止发生视网膜脱落。激光治疗没有任何痛苦,在有经验的医师操作下,将激光仪器瞄准光对准裂孔部位,按照规定的激光能量、时间、光斑大小,沿裂孔边缘激射若干激光点,将裂孔包围封闭而治愈,就像电焊一样。但已发生视网膜脱落的话,就不能采用激光治疗,而需要手术了。 视网膜脱落主要靠手术治疗,分为两大类手术方式: 第一类是传统的巩膜环扎术或巩膜外加压术,或称为外露手术,适用于一般的视网膜脱落。但是黄斑区有脱落的,视力恢复很差;而且视力的恢复是有时间性的,发病后应尽早手术,视力恢复较好,时间拖延越久则恢复越差。陈旧性视网膜脱落者即使手术成功,视网膜复位,视力也无法恢复。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视网膜脱落,仅用一般的手术方法是治不好的,这类病例已发生增殖性病变,视网膜被玻璃体粘连牵引而形成皱襞就像皱巴巴的衣服一样难以恢复平伏。这种复杂病情就需要第二类手术方法,即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复位联合手术,这是一种精密程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的现代手术,需要特殊设备及术后的护理。 由于视网膜脱落多见于近视眼患者,所以应从预防近视着手。部分视网膜脱落为外伤所引起,所以防止眼部外伤,也是预防措施之一。
|